內地學歷認受性
升學的一個最重要考慮是將來獲得的學位和資歷是否得到香港當局、雇主及專業團體的承認,內地大學數目和學位眾多,近年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在2004年,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先生與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先生,簽署了兩地學歷互認文件(該文件全名為《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令內地升學進入了一個新里程,根據有關協議,香港和內地的高等學府將互相承認對方所頒授的資格,兩地的大學畢業生,也可到對方的大專院校繼續修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內地大學畢業生,無論在日後回港希望就業或進修,都可以順利銜接,找到理想的工作、或進入本港大學繼續進修。
學位互認的安排大大增加了內地升學的可靠性,此外,隨著內地經濟的開放,中港企業對知識型人材需求殷切,需要大批精通簡體字、普通話、中國文化的人材,內地升學及就業經驗在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由於對內地社會的了解較多,這個特殊經歷也令他們得到更多的就職機會。
學制銜接
內地大學一般是四年學制(醫科五年至七年),要求報考港生具中六或以上程度,舊制的中五畢業生或毅進畢業生無法直接報考內地大學,但可以修讀專為內地大學而設的銜接課程或回內地入讀預修班,一年後就可升讀大學學位。 香港推行『三三四』學制後,中學畢業生已經符合報讀內地大學入學試的要求。
2012年實施的『63所內地高校免試錄取港生計劃』適用於文憑試成績較優秀的學生。文憑試成績未如理想的同學需要通過港澳台聯招試和兩校(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招等報考內地大學。舊制中六、中七學生中六或中七在校生可自修報考港澳臺聯招和暨大華大聯合招生考試、或北大清華復旦免試招生、暨大華大免試招生、中山大學獨立招生等。
大專學歷方面,內地是指大專文憑,而香港則是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雖然近年香港教育局曾與國家教育部商討有關大專學歷互認問題,但仍未有達成協議。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仍可以嘗試向個別院校申請,直接以試讀生身份入讀大學一年級,不過選擇的院校就相對較少。
入學途徑--港澳台學生到內地升學主要可分如下幾類
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對有意到中國內地升學的港澳台學生來說,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是最主要的途徑,可以報考全國超過200所大學。考生按錄取批次(分本科 一批、二批和預科三個批次)填報學校志願,每個批次填報2所學校志願,每所學校填報4個系科或專業志願。報名考試的具體資料請參閱香港考試局的網頁(www.hkeaa.edu.hk/tc/IPE/jee/index.html)
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合招生
暨南大學、華僑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可在港澳自行招生的大學,並有獨立的聯合招生機制(http://lxlz.jnu.edu.cn/),除了通過入學考試招收合格的港澳學生外,亦有免試機制錄取保送的優秀學生(保送生條件:新學制應屆高中畢業生,操行良好、身心健康、中四~中六階段各學年總評成績優良,全年級平均分排名前10%者,或在科技、體育、文藝、社會服務方面有突出表現者,由中學校長推薦,可免予筆試,經我校面試,擇優錄取)。
其他免試招生--內地政府對香港學生豁免內地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入學考試(簡稱「港澳臺僑聯招試」),內地部分高校並根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2014/15年將有75所內地高校參與「免試招生計劃」。有意申請的學生,可在2014年2月25日至3月20日,登入「免試招生計劃」報名網站進行預報名手續(www.ecogd.edu.cn/lzbm/ks/index.jsp)。
高校根據考生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和參考考生中學期間的學習經歷,並依據教育部核准的招生計劃以及對外公佈的招生章程進行錄取。
(1) 最低錄取標準除「校長推薦計劃」以內的考生和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的考生外,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即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達到第 3級或以上,數學科、通識教育科達到第2級或以上。「校長推薦計劃」以內的考生最低錄取標準可為「3、3、2、2」或「3、2、3、2」。報考藝術體育類 專業的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2、2、1、1」。
(2) 高校可附加要求除四門核心科目外,高校可根據不同專業要求指定不同選修科目或非指定選修科目,明確考生需達到的水準(如指定一至兩門選修科目成績需達到哪個級別以上)。
(3) 學習經歷參考除核心科目、選修科目的要求外,高校可參考考生其他學習經歷,即香港教育局和學校認可、考生本人提供的「學生學習概覽」。
內地大學學費與生活開支
相對本地或海外升學學費而言, 內地升謮大學的學費及生活開支較低。 目前內地大學對通過聯招考試的港澳學生,給予國民待遇,即是學費和內地學生統一標準,大多數學位每年的學費約為人民幣5000至7000元。 內地的生活開支,主要是住宿和膳食,如果入住校內的大學生宿舍,費用不高,而大學都設有供學生用膳的食堂或餐廳,以平均標準來講,會比在香港生活開支節省很多。